“這次暴雨橙色預警,確實是北京市自有氣象預警制度之后的首發。”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繼松從事氣象預報事業多年,在他的印象中,北京沒下過這么大的雨。截至21日22時,北京20個國家氣候觀測站的平均降水量已達到163.7毫米,這是北京自1951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觀測到的最大值。北京市氣象局氣候中心主任郭文利說,已經十余年干旱少雨的北京城遭遇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兇猛、最持久的一次強暴雨。數據顯示,21日10時至22日6時,北京全市平均降雨170毫米,城區215毫米,最大降雨量出現在房山河北鎮,達到460毫米。
昨晚7時30分,復興門橋東南角輔路,三位排水集團防汛搶險人員使勁抬起碗口粗的黑色橡膠抽水管,“咕咚”一聲,將其投入復興門橋下的一片汪洋。“開啟發電機,準備抽水。”一聲命令過后,輔路上的發電車馬達一聲轟鳴,碼放在一輛搶險車上的三臺移動泵站同時啟動,半人高的操作臺上紅綠按鈕一陣閃爍。李師傅按下水泵開關,連接橋下積水與路面排水口的三根排水管立刻鼓了起來,抽升出的水流從排水管直接涌入長安街輔路上的雨水孔。由于一時無法“消化”每小時多達2000立方米的抽升積水,復興門橋上的輔路路面不到一分鐘,便出現了沒過腳面的積水。搶險人員必須抓緊找到其他排水口,才能分擔這里的“泄洪”壓力。
然而,此時橋下的積水最深處積水已經有一人多高。由北向南的主路上,大約相隔100米的距離,兩輛高級轎車車窗以下的部分已全部被積水浸泡,對其他車輛很有警示作用。在橋北黑色轎車身后50米處,5輛公共汽車不再前行,而是開門讓乘客下車繞行。
橋南的積水更為嚴重,主路和輔路的積水已經連成一片,就連搶險人員在水中行走時都是小心翼翼,雙手緊緊抓住主輔路之間的欄桿。
直到三臺水泵已經持續工作了20分鐘后,李師傅才對記者極簡潔地介紹了幾句情況,因為瞬時雨量過大,晚上7時15分左右,復興門橋下開始積水。從上午11時便在此地堅守的兩個搶險單元迅速啟動預案,20多名搶險人員分工明確:啟動柴油發電機,鋪設連接橋下積水與橋上排水口的排水管,排水管前端與一節煙囪大小的移動水泵相連,之后開始抽升積水……
7時45分,橋南輔路上的積水逐漸退去,西側輔路上露出了兩個水篦子。搶險人員又搬來兩臺柴油水泵增援,放在輔路中央,他們把水篦子挪開,抽水管的噴水口對準雨水井,抽水管的另一端則伸進了橋下主路積水最深的區域。兩股水柱噴涌進雨水井,泄水區域形成了兩個漩渦,把水面上的樹葉、塑料袋等雜物一塊卷了過來。
復興門橋下5臺水泵合力“圍剿”,20分鐘后,橋南主路上那輛被積水泡了的寶馬車終于“躍”出積水。一直在現場疏導車輛的交警立即叫來了車主和拖車,把故障車拖離主路。
記者事后聯系排水集團搶險指揮部門得知,經歷了三個多小時的緊張搶險后,晚10時50分,復興門橋下的積水被完全清除,道路交通得以恢復。
更多信息來源 石家莊順凱發電機租賃 www.xjhhcsy.com